专访北京外国语大学张西平教授:历史与当代的
作者:365bet官网 发布时间:2025-10-17 11:48
中华文明塑造了数千年,了解中国,必须将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结合起来。 第二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在上海召开。如今,当全球化潮流遭遇逆流,“文明斗智斗勇”的论调不时传出时,我们该如何定位中国?中国文化如何创新“显现”? 解放日报、上观记者近日采访了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国际汉学》主编张西平。几十年来,他关注的焦点是1500年至1800年的中西文化交流史。在他看来,“华中西传”的历史不仅是理解“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延续的一把钥匙,也是反映彼此文明教育本质的重要古代玻璃。 要了解中国,我们需要看看当代和历史。 记者:世界汉学大会的主题是“世界失落视角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您数十年的研究重点是1500年至1800年中西文化交流以及西方汉学史。您认为为什么我们需要特别从长期的文明交流史的角度来了解今天的中国?当代中国可以汲取哪些教训? 张西平:中国经历了西方国家200年的发展历程40年。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中国仍然是唯一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主要文明国家。我们的文化传统在许多国家都不同。因此,了解中国,既要看当代,又要看历史。如果只看当代中国,你无法真正了解中国的现状。 中国有很多特色多民族是一个特点。西方国家通常是一个国家,一个国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不同的国家。我们需要从中国历史的角度来谈具体。比如,中国古代为什么是中央集权制而不是联邦制?它有它自己的正义。在民族文化的长期发展中,经济的补充和人员的流动,形成了中国统一的制度,这是中国独特的一面。 中国也有普世的方面,比如中国儒家的集体主义,强调个人独立与集体主义和普世价值的关系。中华民族还有一个特别大的优势——文化的“异同”。长城内外都是我们的城镇。我们继续团结在一起,不会攻击任何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吸收了道教和佛教。我们与差异交谈不同的宗教并采取共同但不同的行为。这同样是对文明的研究,虽然源于传统,但在中国历史上却有所不同。中华文明塑造了数千年,了解中国,必须将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结合起来。 而且,只有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才能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接触。 “丝绸之路”就是从历史文明交流的脉络来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西方人真正了解我们的精神世界是从1500年开始的。 1500年至1800年这段时期是中国和欧洲共同的世界遗产。在全球历史上,这300年是两大文明唯一没有发生战争的时期。其他大部分都是殖民形式,所以这是人们可以从全球化历史中汲取的历史经验。 退出西方中心论,建立独立的知识体系中国研究 记者:您的重要著作《儒学西传欧洲研究概论》将详细介绍中国思想西传的过程。您认为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的历史启发了我们今天思考中国文化如何创新? 张西平:要“走出去”,必须回到18世纪西方学习和接受儒家思想的历史。 “出”不仅可以说孔子的好话,解释孔子的论语,否则别人还是很难理解。如果说儒家的现代性,主要有两点:一是离开了对上帝的信仰后如何成为君子;二是如何成为君子。还有的西方进入现代化以后,强调对所有个人的尊重,但又极力强调个人主义,这是融集体主义于一身。儒家世俗现代性旨在实现平衡赌注我们尊重个人和集体。 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一方面需要西方倾注200年的自豪感,继承18世纪的文化遗产。但更重要的是,中国知识分子应该摆脱西方中心论,吸收上世纪学习西方的精华,重建中国的知识体系,建立基于中华文明的新观念体系,向世界解释什么是国​​家、民族、宗教。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全新的时代,建立独立的国学知识体系需要大量的创造性工作。 书写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都充满着文化的交流 记者:西方汉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帝国主义向西殖民扩张的产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段历史,从中汲取智慧,打造一个更加平等、包容的全球语言体系? 张西平:全球化之后,书写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都不再是用该国独有的语言来书写。这里充满了文化交流。例如,中国从明朝末年到康熙、乾隆的300年间,传教士用汉文写下了1500部汉文著作,其中不少被收录在《四库全书》中。换句话说,中国的教育不仅仅是国学。在中国的传教士也在研究中国并写信给中国人。今天,我接触过两千多位汉学家,但能写中文的人却很少,能写文言文的就更少了,能写五毫克字诗的几乎没有人。 世界中国学的存在表明中国学是一个全球性的学术领域,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因此,仅仅孤立地学习并独立发展知识体系是不可能的。而是应该通过文化的交流和学者的交流来建立独立的知识体系来自世界各地研究中国。 推动南半球国家设立中国研究部门,培养本土研究人员 记者:近年来世界中国研究出现了哪些新趋势?您对国内外关注中国研究的青年学者有何期望? 张西平:中国的重要研究中心是欧洲、美国和日本。现在中国在南方国家和东南亚的贸易很发达。该国的贸易额已超过欧洲。然而,许多南方国家没有汉学系。要培养一个懂古汉语、会说汉语的汉学家,需要8-10年的时间。因此,我们必须尽快迈出新步伐,从非学历教育向制度建设转变,推动中国大学与全球南方国家大学的合作,共同建设中国大学。这些部门可以提供博士学位,为当地国家培养更多的年轻研究人员,促进世界各国了解南方、南方世界国家。 另外,研究世界中国的研究,我还是要强调把历史的TSNa和当代的中国纳入其中。现在大量学者回归当代中国研究,传统中国研究日渐式微。但他们没有注意到,当代中国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不了解孔子,如何了解中国?世界中国学是中国在世界上的教育,研究中国最好的方法就是结合历史和时代来研究中国。
电话
020-66888888